马房村位于抚仙湖北岸,隶属澄江市右所镇吉花社区,因元末梁王泽水草丰美屯马而得名,辖2个村民小组,共619户1768人,人均耕地不足半亩,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殖为主的农业传统村落。长期以来,村民多以种植韭菜、青花菜、菜豌豆等蔬菜作物为生,产业体系单一,增收渠道狭窄,大水大肥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对抚仙湖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,村内一度私搭乱建突出、雨污混流等脏乱差现象严重,极大破坏了当地自然生态,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。
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2018年1月,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,同年9月,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年)》,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。澄江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,坚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有效衔接,与抚仙湖生态保护治理深层次地融合,突出党建引领,不断探索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子来。
2019年,马房村作为年度省级美丽村庄,全村人均纯收入1.81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750万元,是澄江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后离抚仙湖北岸最近、收益较大的自然村,也是实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出的幸福村、示范村。
马房村的发展规划,一是主动融入,按照澄江“一城三镇八村”发展布局和“城乡规划一张图,基础设施一张网,产业布局一盘棋”的要求来统筹推进。
二是找准定位,充分挖掘自身区位优势、产业基础和历史背景和文化等资源要素,明确乡村振兴的建设布局、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,“一村一品、一村一策”加以推进。
三是有效结合,即与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有效结合,与抚仙湖保护治理有效结合,与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有效结合,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有效结合。
实践证明,乡村振兴只有把定位找准了,把规划做实了,同时做好实施过程中的严格管控,做到精准有序抓落实,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。
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,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、群众优势转化为马房村乡村治理优势、治理效能。
成立了马房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,两个月内实现整村环境和质量大幅度的提高。抓实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,健全完善马房五组、六组党的组织体系,聚合马房党员队伍力量,通过划分乡村治理网格,实行“1+5党员中心户长制”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,推动广大党员在抚仙湖“四退三还”、土地流转、生态移民搬迁、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当先锋、作表率。
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,推行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”融合,修订马房村民公约,健全村民议事制度,开展“平安村庄”“平安家庭”创建活动,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充分的发挥妇联、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优势,大规模进行文明行为、文明用语等培训,开展最美庭院、孝老爱亲等评选活动等,通过大量的群众工作让村民参与进来,不断的提高村民整体素质、自治意识和自治水平,最终实现基层善治。
村级党总支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没有产业作支撑的乡村振兴,无疑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
结合全市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马房村区位优势特点,推动形成以民俗、餐饮为主,农业观光旅游为辅的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。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,一是顺应工作大局,整合生态移民搬迁、土地流转、农业综合体等各方面项目资金,聚合力量抓生态、强基础、补短板,一体推进村庄改造和产业布局,一并考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厚植发展基础;二是用好现有资源,对已建成运营的38家民宿餐饮店铺加强培训引导,做精做优做特,示范带动形成更具规模、更高质量的民宿餐饮品牌,吸引更加多的人来旅游消费;三是注重文化传承,深挖马房村军马文化、荷文化、渔文化,赋予乡村灵魂,保持乡土风貌,注入强大发展后劲。
整合资金8000余万元,分步实施马房村片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,完成了建筑外立面拆除改造、基础设施全方面提升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、文旅环境打造等工作。流转土地860余亩,打造出悦莲、水生植物、熙和、大元、青禾等5个农业庄园,庄园经济初步显现。
按照南北两侧和东、中、西三线整村规划业态布局,全力发展民宿、餐饮经济,建成运营木兮、泊莲臣等13家特色民宿和25家餐饮售卖店,2019年实现收入300余万元,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40余万元。
“要像保护自身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”,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按照省委“保护第一、治理为要、科学规划、绿色发展”要求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全面谱写马房村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。
2014年,率先完成沿湖273户856人的整体搬迁,并在拆迁区域建成265亩马房村生态湿地,在环湖路以北建成了集“截、储、调、回、净”为一体的生态调蓄带。
整合人居环境提升、美丽家园行动、“一水两污”、田园综合体、“百千工程”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,全方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,打造美丽宜居乡村。
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体系调整,规模种植荷藕950亩、苗木花卉150亩、蓝莓50亩,构建形成田园、庄园、研究所、湿地、调蓄带五位相融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。深入开展“高原湖泊卫士”行动,让党旗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高高飘扬。
乡村振兴,人才是根本。马房村始终把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作为谋划和推动工作的着力点,念好“引、培、留”三字经,不断激发马房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。
念好“引”字经,以马房村水生植物研究所为依托,建立瞿素萍省级专家工作站1个;成立马房人才驿站,引进四川环美企业策划营销人才杨浩、民俗经营管理人才李琦等各类人才16名,为马房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念好“培”字经,充分的发挥马房技校(创新创业学校)作用,通过举办种养殖、茶艺刺绣、经营管理、创新创业等培训,大力培养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;定期组织并且开展马房人才沙龙、抚仙湖农民读书会等活动,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,收到较好效果。
念好“留”字经,充分挖掘本村乡土人才、技能大师、回乡大学生、转业军人和在外工作人员,提供必要创业就业支持和联系服务,鼓励他们积极发挥作用、带动村民致富,比较优秀的及时吸纳进村组干部培养队伍中来。
领头人才引进了,村民参与也很重要。马房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,也是村民思想反复统一的过程。之前,村民都会存在不想干、不愿干、不会干和等靠要等想法,大多只愿把房子租出去,拿租金走人。这样原住居民不在了,乡村振兴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。
为此,村党总支通过反复召开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会和有明确的目的性地专题培训会,通过党员带动、挨家挨户宣传发动,把整个规划讲给大家听,发展前途让大家知晓,对想干不会干的点对点帮他们出点子、想办法,扶上马、送一程,从而彻底转变了村民等靠思想,最大限度把他们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,形成人人参与、人人共享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。
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积极开展文明家庭、好儿媳、孝老爱亲、诚信经营户、最美庭院、善行义举等创评活动,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,培育文明村风、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。
通过反复入户宣传和召开党员会、村民代表会、专业培训会等,促使广大群众自觉陈规陋习、提高文明素质、参与乡村建设。成立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、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,“仙湖卫士”党员志愿服务队、巾帼志愿服务队、“平安守护”志愿服务队、“文明旅游”志愿服务队等6支队伍,深入学习宣讲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。
创作演出《党是明灯》《毛主席的光辉》等节目,组织并且开展综合性文艺节目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深入挖掘军马文化、荷文化、渔文化等本地文创产品,扶持竹编、木雕、刺绣等民间工艺品传承发展。建成马房记忆馆(村史馆),厘清当地历史沿革、村庄变迁、经济社会等发展变化,让乡音传承、乡愁永驻。
一个地方发展好不好,关键取决于这一个地区的党组织强不强,有没有战斗力。在推进马房村乡村振兴过程中,党组织建设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。马房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一手抓外在的表现形式、一手抓内在的体制机制的方式同步推进。
外在表现主要打造了以马房村党群服务中心为主功能区,马房五组党员活动室、马房六组商务区为副功能区的一体服务阵地群,整合了马房村游客服务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功能,推出了马房供销社、马房药房、马房食堂等序列经典品牌,形成了处处马房处处“红”的强大视觉效果,党的政治功能氛围得到极大体现。
内在体制机制重点从建强党的组织体系入手,抓实支部规范化建设,通过实行党员中心户长制、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,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,形成了党员带头争先进、群众广泛齐参与的生动格局。
在各级党组织的奋力推动引领下,乡村振兴发展起来了,看得见的巨变和摸得到的实惠让村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,大家都表示感恩党、拥护党、听党话、跟党走。从而,党的基层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,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不断的提高,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。